近日,大偉嘉60萬頭生態循環金豬工程產業扶貧項目(一期)在山西省天鎮縣正式投入運營,填補了天鎮縣沒有綜合性全產業鏈大型養豬企業的空白,這是大偉嘉股份“1118養豬(1個豬場、1千頭規模、帶動18個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又一個落地項目,該模式既助力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又助力生豬復產。
大偉嘉股份5年來全力向養殖端發力,在遼寧阜新、彰武,河北滄州、南皮、獻縣和鹽山等地開展的“1118養豬”產業扶貧模式,已經放養生豬近10萬頭并在10多個省(區、市)協管托管、租賃經營320多家規模豬場,已幫扶361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扶貧模式。
山西省天鎮縣山高坡陡、地瘠人貧,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但有優良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豬種資源,為生豬養殖提供了良好環境。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大偉嘉股份積極投身生豬復產,加快推進天鎮綠色生豬養殖示范園區項目,2019年6月18日,大偉嘉股份與天鎮縣政府簽訂《金豬扶貧框架協議》,7月15日,5000頭繁育豬場產業扶貧項目開建,11月5日豬場竣工驗收并調試完成。不到5個月時間,大偉嘉股份在天鎮創造了個養豬行業的“天鎮速度”。
該項目一期核心種豬場位于馬家皂鄉定安營村,占地面積252畝,總投資108億元,整個大偉嘉60萬頭生態循環金豬工程項目,將建設完成建筑46棟,包括22棟生豬生產區,17棟鍋爐房、水泵房發電機房及場外洗消中心等輔助區,5棟無害化處理車間、千濕分離車間生物有機肥車間等設施。同時,建設厭氧發酵塘、好氧發酵存儲塘等環保設施。
大偉嘉60萬頭生態循環金豬工程產業扶貧項目作為天鎮縣產業扶貨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將用3年時間(2019年-2021年)建設存欄5000頭的基礎母豬場4個,通過放養模式同步帶動存欄肉豬1000頭規模的具有扶貧功能的“家庭豬場”240戶,實現年出欄商品肉豬60萬頭,保底每頭豬收益,帶動4320戶貧困戶穩定脫貧。項目整體規劃采用“封閉種群、基因育種,批次生產、全進全出;生物安全、疫病凈化;智能化豬舍、自動化生產精準營養、低排日糧;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公司+農戶、產業扶貧;全程追測、安全生豬;當地屠宰、肉品進京產融合、國家現代產業園”的標準化生豬養殖2.0模式,實行“豬一肥一糧”農牧循環生態保護模式和“公司+家庭農場”的“1118養豬”產業扶貧模式,建設集種、養、加、銷于一體的綜合型智能化生態養殖示范基地。目前,一期存欄種豬5000頭,后備母豬1000頭的繁育場已經建成。按1000頭存欄標準設計的63個家庭育肥豬場已經落實,天鎮縣米薪關鎮、趙家溝等11個鄉鎮51個村的53個家庭育肥豬場建設全面啟動。其中米薪關鎮的白家煙村等育肥豬場主體工程已經封頂完成。項目完成后將成為首都無抗畜產品的綠色食品基地,項目實施后,天鎮縣生豬將成為山西有強大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優質農產品品牌。
未來,大偉嘉股份將持續落地產業精準扶貧計劃加快復產保供,通過“1118養豬”產業扶貧模式,達到放養500萬頭生豬,帶動9000個貧圍戶脫貧,拉動10萬人就業的目標,為養殖戶年創造新增收入125億元。